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传统村落是其重要载体。从2012年起,原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正式启动了“国家传统村落”确认与保护工程,迄今已确认和公布的国家传统村落多达6819个,其中,湖南境内有658个,全国排名第三。此外,还有不计其数尚未入选的乡土村落。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根”与“魂”的承载者,是必须留住的“乡愁”,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留住乡愁”的关键是保留和传承好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基因”。
一、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是国家文化传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2年启动“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以来,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强调: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要“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打造“专题文化数据库”“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可见,传统村落保护一直是国家文化传承工程的重要内容。与此相适应,湖南省于2015年出台了《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30)》,2021年9月出台了《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草案》。
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瓶颈是乡土文化基因的丢失
纵观全国,在快速城市化浪潮下,传统村落或因年代久远、年久失修而自然损毁,或因拆旧建新、以新替旧而人为破坏,或因局部更新改造而导致景观破碎,或因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迷失而面目全非!
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因为大众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的淡薄,传统村落原有生活设施的落后,村落建筑保护与修缮经费的匮乏,传统村落修缮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不自信而导致的乡土文化基因的丢失!
人们普遍的感觉是,传统村落越来越“变样”了,变成新建筑为主了;也越来越“走样”了,几乎没有地方感和乡土性了!要实现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最根本的瓶颈问题是要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自信,找准每个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基因。
就像每个生命体有各自不同的基因一样,传统村落和建筑也是有它自身的基因的。北方四合院所具有的“方形围合”基因很明显,越到南方,受山地丘陵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基本演变为窄小的“天井”了,但它的方形围合基因在发生适当变异的同时仍然保持着特征性的遗传。
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庄重规整,多为直角造型,“凸字形”的为主;湖南的马头墙,开始变得灵活多样,“人字形”的居多;福建一带的马头墙,活泼灵动感强,“波浪形”明显。
就拿湖南境内的传统村落来说,按照地域特色和文化基因的不同,每个地域的传统村落,都有它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基因,如湘东北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代表的以若干“丰字形”结构为基因的“屋屋相连”式传统村落;湘西地区以会同县高椅村为代表的因水运而兴的“前低后高型”布局为基因的传统村落;湘西南地区以江永县上甘棠村为代表的以“负阴抱阳”布局为基因的传统村落。上述这些传统村落之所以得到重点保护和令人铭记,就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乡土文化基因作标记!
三、传统村落文化振兴的根本是乡土文化基因的弘扬和创新
我的理解,乡村振兴,重在发展产业,美在打造环境,胜在培育文化,贵在吸引人才,妙在组织保障。所以,乡村振兴,胜在培育文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和标志。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要认真挖掘每个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基因,以确保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文化内容的准确性和独特性。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不走样,从而彰显其地方性和真实性。
2.要持续引导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有序传承,从而彰显乡土文化的活力。一是教育引导,二是政策引导,三是产业引导,四是创新创意引导。
3.要在做好传统村落乡土文化基因挖掘的同时,做好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意汲取传统村落乡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讲好乡土中国故事,传播乡土中国文化,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文化乡村。
4.要充分发掘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既是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也是传统乡土文化的挖掘者和推广者。
5.要多途径开展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尤其要加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通过5G互联网技术和VR技术,开展网上“云游古村落”,以此推动传统村落虚拟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6.要多形式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尤其要大力实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集中保护片区建设。要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和示范县(湖南有湘西州、溆浦县、汝城县等)为抓手,积极探索传统村落文化生态补偿政策、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文化产业引导政策等,确保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落到实处。
总之,传统村落文化振兴的底色是乡村,特色是乡土,亮色是乡情。确保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是乡土文化基因的不缺位,乡土文明之光的不流失,乡村文化“根”与“魂”的传承与创新!
主讲人:刘沛林
编辑:师喜悦